凛冬将至:百万现金,是买房还是存银行?
2022年,中国房地产市场遭遇寒流,“量价齐跌”的趋势愈演愈烈。8月份,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售价指数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达到50个,较7月份增加了10个;仅有1个城市持平;而环比上涨的城市则减少了11个,仅剩19个。这一数据 starkly 反映了市场的低迷。 更令人担忧的是,1-8月全国百城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44%,达到85亿平方米。其中,一二线城市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7%,达1306万平方米;三四线城市则同比下降25%,为1083万平方米。
面对市场寒冬,各地政府纷纷祭出“救市”政策,例如取消限购、降低首付比例、下调房贷利率以及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等。截至8月底,全国救市政策数量已超过700次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80次。然而,这些努力似乎收效甚微。 与此同时,六大国有银行也纷纷下调存款利率,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,降至2.6%,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投资迷茫。
展开剩余59%面对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和低利率环境,一个典型的问题浮出水面:手持一百万现金,是应该买房还是存银行?一些专家建议,应将资金投入一线或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,因为这些房产具有潜在的升值空间;或者,如果已有房贷,则建议提前还款,以减轻月供压力。
然而,这些建议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甚至误导性。首先,一百万现金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购房几乎不可能,甚至连首付都可能不足。况且,核心地段房产的持续升值也并非板上钉钉。 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破裂,东京房价暴跌70%的惨痛教训仍历历在目。
其次,拥有百万现金且仍背负房贷的群体微乎其微。在高额房贷利率(曾超过5.88%)的背景下,拥有百万现金的人大多早已提前还清贷款,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很难超越高额房贷利率。 此外,国内拥有百万以上现金的家庭数量远少于人们的普遍认知,属于凤毛麟角。
因此,专家的建议并不切实际。虽然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,但存款仍提供稳定的利息收入,一百万三年期定期存款每年也能获得2.6万元的利息。 相较之下,在高昂的房贷压力以及未来房价可能下跌的风险下,将资金用于购置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产的风险远大于收益。 对于手持百万现金的投资者而言,更稳妥的选择或许是存银行或购买国债,以应对潜在的失业、疫情、疾病等风险,并在未来房价下跌后伺机而动,择机入市。 这才是面对经济寒冬,理性而谨慎的财富管理之道。
"
发布于:上海市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