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时间的流逝,曾经弥漫在白山黑水间的战争硝烟已经渐渐散去,那些为国捐躯的英勇战士们,有的已经化作了巍峨的青山与满山遍野的红杜鹃。而少数依然健在的老兵,也早已步入了耄耋之年。曾经的荣耀,已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珍藏的回忆。随着岁月如白驹过隙般飞逝,那些曾亲历历史的见证者一个接一个地离世,许多重要的历史事实也随之逐渐尘封在历史的黑匣子中,成为无人知晓的秘密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我们偶尔捡起几块破碎的历史碎片,揭开尘封的往事。通过这些碎片,得以窥见东北抗战时期,东北抗日联军曾攻占过二十多座县城的壮丽篇章。冯治纲将军在其中的表现尤为突出,他曾亲自指挥了汤原县城和讷河县城这两座重要伪满重镇的战斗。
1937年5月27日,东北抗联第六军攻克汤原县城的战役,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历史叙述。这些叙述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冯治纲将军如何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,最终带领队伍取得胜利。写作历史时,必须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,广泛采纳各方资料,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,才能为后人呈现出最为真实的历史真相。然而,由于时间的久远,相关材料常常存在出入。为此,《文武将军冯治纲》一书在整理过程中,主要依赖了冯治纲将军的战友刘铁石的回忆,辅以刘忠民回忆录、邢运昌回忆录、汤原县志、汤原文史资料、日方战报等多个来源,以此拼凑出一幅较为完整的历史画面。
展开剩余77%《文武将军冯治纲》作为一部开创性的书稿,力求将所有相关资料的异同展现给读者,以期引发更多热心学者的讨论和研究,共同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。刘铁石在《征程坎坷立铁石》第78页中提到,决定攻打汤原县城的会议发生在农历四月十八日,即公历的5月27日。另一份资料——《铁骨忠魂忆征程》第95页,则将日期定为四月,但未明确说明是农历还是公历,我个人推测可能是农历。至于《邢运昌回忆录》(未刊稿),则指出会议发生在4月18日,但同样没有注明阴阳历。
在《汤原文史资料——第三辑》中的《夜袭汤原》一文里,会议时间被确定为4月8日。而《汤原县志》则将时间定为5月18日。日军方面的战报《一九三七年七月三日中警委第二九四号通报》则提到,战斗发生在3月18日。更有意思的是,日伪政府所修建的“忠魂塔”碑文上写明,汤原县城的战斗发生在5月18日。由于这些时间存在较大差异,因此我们最终决定以刘铁石的回忆为准,即将战斗定在5月27日。
在《汤原文史资料——第三辑》中的《夜袭汤原》一文里,李心善与李维汉被描述为两个不同的人物。李心善被称为我方潜伏的伪警长,而李维汉则是潜伏在日军中的翻译。对此,我个人不太认同李心善与李维汉是两个不同人物的观点。因为《夜袭汤原》一文中提到,二人在其他资料中并未同时出现,而且他们都在战斗中拿着机枪,最终不幸被误伤而牺牲。至于李心善还是李维汉,甚至他当时的伪职务到底是什么,仍然充满谜团。
根据《征程坎坷立铁石》中的记载,李心善并未提及具体的职务,仅仅描述他是从伪警察署抱着机枪走出来,名字为李心善。而在《铁骨忠魂忆征程》中,则称他是翻译,趁日军熟睡之际,抱着机枪参与了战斗,名字为李维汉。甚至在《邢运昌回忆录》未刊稿中,也提到他抱着机枪击毙了日方参事官等人,名字同样为李维汉,且他的职业为翻译官。至于《汤原县志》,则提到李心善是负责带路的救国会员,但并未提及具体职务。
《汤原文史资料——第三辑》中的《夜袭汤原》一文认为,李心善是我方潜伏的伪警长,而李维汉则是日军翻译官。文章中提到,李维汉在战斗中抱枪消灭了日本参事官等人。我猜测,这篇文章可能参考了多方资料,因此作者最终决定将李心善和李维汉看作是两个人。日本方面在汤原战斗结束后,为了纪念被抗联击毙的日伪人员(包括李心善烈士)而修建了“忠魂塔”,并在塔的碑文上写下了“警长李心善”的字样。
碑文中描述道:
“……
参事官以下殉职状况:
康德四年五月十八日,午前一时,共匪文武(即冯治纲等人)李华堂等四百人,乘夜间袭击汤原县公署。此时,勇猛果敢的宫地参事官毫不犹豫地站起,奋勇迎战……宫地宪一参事官、吉腾宽警佐、石井数夫警长、柳屋一同江头秀磨警长等皆英勇牺牲,而李心善与佟宝珍、唐玉山等日满系成员,最终在激战中壮烈牺牲,血染汤原县城角落,成就了这段历史。”
综合以上各方资料,最终《文武将军冯治纲》书稿决定采用李心善这一名称。原因在于,刘铁石与日方资料都指向李心善,而日军修建的“忠魂塔”碑文上也明确写的是李心善。
关于宫地宪一等人究竟是谁击毙的问题,相关资料也存在不同的说法。刘铁石在《征程坎坷立铁石》中并未提及这一细节,可能是因为冯治纲率队冲进参事官的住所时,刘铁石并不在现场。然而,关于李心善的误伤牺牲,刘铁石在回忆中有明确描述,并推测李心善并未参与击毙宫地宪一等人。至于刘忠民的《铁骨忠魂忆征程》则认为,宫地宪一等人是被抗联战士击毙的,而《邢运昌回忆录》和《汤原文史资料——第三辑》中的《夜袭汤原》则认为是李心善击毙了宫地宪一等人后牺牲。
最后,关于击毙宫地宪一的真相,我们最终决定以刘铁石的说法为准。因为根据刘铁石的回忆,李心善的牺牲时间不可能晚于宫地宪一的死亡。
以上种种问题,均是我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发现的,并在此逐一列出。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专家和读者的思考,大家可以根据现有资料和未来可能的进一步发现,共同探讨,最终还原这段历史的真相。
我深知自己学识有限,所能表达的仅限于此,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朋友予以理解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